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

通过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码,我们能够轻松理解,但对于计算机来说,它只认识二进制指令,源码就是天书,根本无法识别。源码要想执行,必须先转换成二进制指令。

所谓二进制指令,也就是由 0 和 1 组成的机器码,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并执行。

然而,究竟在什么时候将源代码转换成二进制指令呢?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规定:

  • 有的编程语言要求必须提前将所有源代码一次性转换成二进制指令,也就是生成一个可执行程序(比如 Windows 下的 .exe 文件),比如C语言、C++、Golang、汇编语音等,它们都属于编译型语言,使用的转换工具称为编译器
  • 有的编程语言可以一边执行一边转换,需要哪些源代码就转换哪些源代码,不会生成可执行程序,比如 Python、JavaScript、PHP、Shell 等,这类编程语言称为解释型语言,使用的转换工具称为解释器


简单地理解,编译器和解释器其实就是一个“翻译工具”,对源代码进行“翻译”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,大致包括词法分析、语法分析、语义分析、性能优化、生成可执行文件等五个步骤,期间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和硬件架构,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考《编译原理》一书,这里不再赘述。

关注公众号「水沐教育科技」,在手机上阅读所有教程,随时随地都能学习。内含一款搜索神器,免费下载全网书籍和视频。

公众号二维码
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

微信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,加入官方交流群。内含一款搜索神器,免费下载全网书籍和视频。